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公权贵族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理的演义。
在第二部中,明朝经历了跌宕起伏,为世人所铭记。大明的发展史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了解历史的兴衰,对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明的发展与辉煌
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似乎注定会为明朝带来辉煌。自“靖难之役”后,永乐便开始了他改造明朝的宏伟蓝图,而他正是有太多的规划与理想,也带来了不少烦恼——曾经的建文帝,或许是他的谨慎,派出大臣寻找他的下落,与此同时,他要确保自己的蓝图进一步实现,于是解缙开始为《永乐大典》奋斗,郑和开始下西洋的壮举,自己也以身作则,迁都北京,带领大军挥师北上五征蒙古,南下讨平安南。每一次的亲征,都证明了大名的实力,也正是有了用了的亲征,明朝才得以安定。他以自己的智慧及作战经验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风采,他正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正如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结束再了北征蒙古归来的途中,一代帝王从此与世长辞!
帝国的仁政与清明
朱高炽在得到了杨士奇的支持后,终于还是顺利登上皇位,开始了他为期不长的执政史。在这期间,他曾纠正了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壮举。但“好人不长命”,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这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不久后,朱瞻基也开始也自己的奋斗,他曾在给父亲谒陵的途中,遇上了劳作的农民,从农民平淡的语言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苦,能够体谅百姓,这也正是仁政。这对父子是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虽然没有永乐的宏伟蓝图,带兵征战的气势,但却出现了为期不长的“仁宣之治”。
明朝的命运与决策
“仁宣之治”结束后,明英宗在王振的误导下犯下一个有一个的错误,但王振却毫无分寸,带领神机营二十万大军再次出征蒙古,可兵多又有何用,王振一直在做美梦,从未为国家着想过,才导致了全军覆没,皇帝被俘。曾经屹立于世界的大明朝如今危在旦夕,但英雄都是诞生在千钧一发之时,帝国未来的拯救者——于谦,开始了力王狂澜,“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这种行为举止的承诺,注定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在危急时刻,于谦作为一国之首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城池,永远无所畏惧,在的积极配合下,终于让他保住了这个曾辉煌一世的帝国。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创造奇迹。于谦有他的行为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真理。
最后的矛盾与争夺
或许历史总少不了亲情的纷争,曾经的皇帝真的回来了,这让弟弟十分不满,也真是处在权力至上的年代,让他们不过亲情,永远都是做事做绝,他还囚徒自己哥哥,但最后垂死的他只能让出皇位,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一些人的命运注定从此改变。
大明朝的兴衰成败,涌现出一代的风流人物,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也有人从此遗臭万年,这就是不同的人生,这种人生不仅决定自己,也影响着国家。大明正是有了太多人的精心付出,一代帝王的英明,才会被现实的我们看到,让他在过去的历史中熠熠生辉。现实的我们,就时时代的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流芳百世,但至少我们能及自己所能为时代做出贡献,能够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
再看大明朝,确实感受颇深,他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照出的绝对是前方的光明。
明朝,辉煌之时代也!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说起读书,那真是我的最爱。但要问最爱读的一本书,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儿》。
打开第一页,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书具有一种别的书没有的魔力。那诙谐而又严肃的语言,令我哭笑不得,我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明朝而欢呼雀跃,又被王振,那个惹人恨的奸相气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坏人魏忠贤与许雪纯的罪行甚至让我流下眼泪,杨涟等人组成的东林党为道统而战,却无可奈何的死在一帮为权力和钱财甘愿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还死的那么不明不白,令人心酸。历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通过学历史,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3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让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混混变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很好看!”他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不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它让我受益匪浅。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4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布置完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袁崇焕镇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这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读物,流畅的文笔,有趣的语言,良好的历史观,清晰的思路,值得多刷, ……此处隐藏5238个字……在人心。下次去杭州,一定去于谦祠拜祭下这位在污浊世界里依然坚守操守的英雄。
当年明月花了很大篇幅写徐阶,说他如何忍辱负重,斗倒严嵩为自己的恩师夏言报仇,我不敢苟同。严嵩掌权20年,下台的时候已经86岁高龄,在我看来严嵩的倒台更多来自于气数已尽,徐阶的所为不过是顺应形势。严嵩贪污,徐阶也不干净;严嵩的儿子受贿,徐阶的儿子占地;严嵩独揽大权,徐阶也是如此;但严嵩怠工,徐阶干活,所以徐阶比严嵩好得多。可是在严嵩掌权的那些年,他未替忠臣言一语、未救百姓于水火,所谓的隐忍等待有什么意义?相比之下,我更敬佩戚继光和胡宗宪这类人,在昏暗的世道下竭尽所能寻找救济天下的方法。
还有张居正,他不是个道德品质多么高尚的人,他是个缺点很多的俗人。但他靠着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好不容易从平民爬到了最高位时,本可以占土地、聚钱财、养党羽,趁机搜刮一波,也为将来留好退路,但他没有,他选择了改革(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将矛头对准了能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给百姓带去了福音。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3这是我在这儿读完的第300本书,也是我读了最久的书,里面的内容,读进脑海中的不到10%,这里面记得住的又不到10%。我总觉得自己与历史有缘无分,永远都是此刻读,下秒忘。好吧,安慰自己一句,书读得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读得透,读得清。
历史多有趣,带我去经历过去的风风雨雨,见识前人的丰功伟绩,又看尽残酷的国破家亡。
历史多无趣,死死地被记载在课本里,不像科学能做实验,不像数学能被换算,更不像语文可以写得天花乱坠。
历史多伟大,揭露各式各样的人性,让伟人的理念与事迹流芳百世,教育我善恶因果。
历史多渺小,永远都是被搁置在后方的文字,现在的人们如若只向前冲而忘了回头望,就会慢慢忘了何谓历史。
历史多主观,多少内容,触不着,摸不透,都是靠想象与推断出来,那些所谓的证据,其实多么的无力。
历史多客观,就算曾经是至高无上的帝君,其赤裸裸的人性也被揭开,只有真正为国为民的领导者,
才会被称为伟人。
历史无法被人改变,但是历史可以改变人。通过阅读与领悟,看见曾经与人性,改变现状与未来。
历史是什么?千言万语说不清,心血来潮就挑本书读读,读到什么就是什么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4“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每次阅读这首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磅礴霸气之感,便仿佛让我忽感穿越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忽感仿佛正在鸟瞰着那浩浩汤汤的大明江山。
现在想来,明朝的创建似乎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一个要饭的和尚成为了至尊,成为了天下的统治者,管辖着上百个附属国,创造了对世界及其有影响力的朝代……是的,要不是有如此之多的历史记载,谁会去相信呢?
可就像明月先生所说的一样,“纵观历史,总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对于一个在揭去皇帝的面具后,身份是一个和尚的人。我们不得不发问: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用自己一手创造的朝代统治我们276年呢?他到底做出了什么卓越的事情,被历史如此牢牢地铭记呢?
那就不妨在下说说我眼中的大明太祖朱元璋。
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有大智慧、大谋略、目光十分长远的勇敢的人,因为他善于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善于将各种手段运用到各种地方。他也没有张士诚和徐寿辉那种足以导致自己死亡的“小富即安”的心理,在称王天下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导演着一幕幕“惨剧”。而且就像明月所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也是他永不改变的人生信条。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足以置人于死地而无声的可怕之处——喜怒不形于色。你永远拿捏不准朱元璋面对着你时他的心里正在琢磨些什么,你甚至不知道你是怎样被朱元璋害死的。这也是我后来莫名的觉得朱元璋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
但认真看看他称王之后导演的洪武四大案,也不得不发出如此感慨!农民终究是农民!无论后世的借口再怎么“堂皇”,事实就摆在那里,他无法做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宽厚,而只能和同他一样是农民出身的刘邦一样大杀功臣。“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赵匡胤在酒宴上的一番话总是时不时的跃然我的眼前。
同样,他的另一个缺点也同样突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试图用自己的制度控制着整个大明的生生世世。
这是愚蠢的,同样也是不可行的,他创造的制度再好,终究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也终究会有被取缔的一天,这是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个教训:“不要盲从。”朱元璋的错误就在于,他过多的限制了一切臣民和他的后代的行为和思想,这样的弊端就在于,他活着时,一切都会井井有条,一旦他离开这个世界,任何人都会挣脱束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而且,他似乎对自己太有信心了,他也十分自负的认为自己的王朝可以在他制度的约束下延续千百年而不衰败。并且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遭受自己所承受过的苦难而将一切危难都自以为“踏平”了。这让朱元璋的子孙们不能自食其力,而只能局限在太祖为他们设定的、类似于紧箍咒的制度里。唉,自古以来“骄兵必败”,虽然这个比喻用在这里不是很贴切……
可以说,朱元璋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完全没有想过自己能称霸天下,他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走到最后来的,甚至回过头来,他也无法想象自己能创造出如此的奇迹。但他终归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也有缺点和优点。他最终逃不过沉淀在历史的江河里的命运,但他应该庆幸,他至今依然为我们所缅怀……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在我的房间里有各式各样的书。例如《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不过要说到最喜欢的,那就得数《明朝那些事儿》了。
要说这一本书,可不得不提示我认识到它的一个“巧合”。那是一年前在大姨家的时候,因为能使万千中小学生神魂倾倒的电子产品——电脑已经被表哥残忍的“霸占”了,我只好无聊地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翻起房间里的书来。有看着能使人睡着的历史书,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英语词典……看着看着,一本不同寻常的书闯进了我的眼帘,作者“当年明月”用白话文讲述大明朝三百年历史,语言诙谐有趣,吸引眼球,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我被这内容不凡的书吸引着,不停地读了下去。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一介布衣成为帝王的故事一直读到景泰时期(公元1450)杨善将太上皇朱祁镇从异族接回家乡。我同时也在这过程中佩服起了直言不讳、刚正不阿、机智勇敢的于谦;憎恨起傲慢自负,因为个人的欲望置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小人王振;欢呼起郑和下西洋进行外交的伟大壮举……在看的过程中,我甚至快要忘记了时间,脑子里满是那些历史人物做了什么样的事,这些事迹就像一部十几年才能拍摄完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播放着。
《明朝那些事儿》给了我许多的知识,也让我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但我知道,一本书仅代表作者的观点,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要拘泥于书本所含有的范围。这,才是看书的境界吧。